“数字口岸平台”“全天候通关机制” 厦门35条措施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 世界速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厦门7月3日电 “推进厦门数字口岸平台建设”“支持开展海峡两岸航运人才联合培养”“建立厦门机场口岸货运全天候通关机制”……近日,《厦门市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以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港口高质量发展。
《方案》围绕深化“智慧口岸”和口岸数字化转型、支持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健康发展、提升通关物流安全畅通水平、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费用、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等方面,出台35项具体举措。
《方案》提出,优化出口拼箱货物作业流程,深化出口货物“抵港直装”和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卸船分流”等便捷模式;加快数字化转型先行先试,建设厦门数字口岸平台;强化“单一窗口”功能,实施集装箱进闸智能云分流,推广安全智能锁等使用,促进货物流通便利高效。
同时,为进一步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厦门探索跨境电商出口货物拼箱作业。在提升口岸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方面,如打造东南亚地区进口水果“绿色通道”模式等;持续完善新能源物流服务基础建设,切实提升新能源动力电池出口通关效率。为充分发挥对台区位优势,《方案》支持开展海峡两岸航运人才联合培养,鼓励台胞来厦补差换发游艇驾驶证、管理级船员换发船员证,推进两岸融合发展。
不仅如此,《方案》明确进一步促进中欧班列发展,加快入港铁路建设,拓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拓展对台海运快件南北双向通道航线,促进“大三通”“小三通”航线优势互补,构建常态化对台快捷物流通道;建立厦门机场口岸货运全天候通关机制,提升空港口岸货运通关服务能力等,从而提升通关物流安全畅通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为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方案》提出推进创新信用监管机制,搭建“环球供应链与离岸贸易金融服务平台”,做强私募基金平台,发挥自贸区台资和航运物流企业融资增信基金作用,为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融资提供增信和担保;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建立健全口岸营商环境“问题清零”机制,拓展“关企直通车”覆盖范围,建立健全沟通机制,深入了解业界诉求,推动解决企业关切的实际问题。
此外,厦门市还将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增强口岸收费透明度,加强口岸收费价格监督,实施货物港务费、引航费优惠政策。(张萌 周莹 李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