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停车难破解了,这些地区是怎么做到的?
今
年以来,北京交管部门与政府合力持续推进“一地一策”交通共治。近期,在海淀清河地区3条道路试点设置了可以供居民夜间停车的“限时停车区”,缓解居民停车难的同时,对长期存在的停车乱象严格执法,破解了背街小巷停车难、停车乱问题的治理难点。
施划“限时停车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午9点,早高峰过后,永泰东里路永泰小学门前启动路面交通标志标线施工。看到原本路侧停着的车都不见了,一位老居民忍不住上前咨询施工原因。
工作人员:“这边标线划好了之后,咱们清河交通队就可以执法了,就不让他们停车了。”
居民:“太好了,我们已经快20年了,想盼的事儿今天解决了,说实在的很感动。”
永泰东里路启动“限时停车区”措施施工改造/宗一铮摄
施工现场居民向韩飞了解施工情况/记者拍摄
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大队长韩飞介绍,这是对永泰东里路采取“限时停车区”措施的道路改造。能够停车的区域,不包括小学、幼儿园门前道路范围,且区域里不施划停车位,停车间距自行把握。在限定时段和区域之外的所有乱停行为都将被严格执法处罚。
韩飞:“限时停车,允许工作日晚7点到早7点可以临时停放,早7点到晚7点路段禁止停车,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全天可以临时停车。永泰东里路一侧紧邻居民小区,另一侧有学校和幼儿园。一是解决老旧小区居民停车难,第二考虑到社会交通的通行,工作日白天时段进行执法管理,确保交通安全顺畅。施工预计4天到5天,之后根据限时停车的政策,一周的时间进行居民宣传,然后正式开始执法管理,按违法停车罚款200元不记分。”
永泰东里路安装“限时停车”交通标牌/西三旗街道提供
永泰东里路全长约700米,路宽不到7米。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平安办副主任秦勇表示,这条路属于上世纪90年代开发商代征代建、没有交付市政的道路,20多年来停车乱象始终困扰居民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秦勇:“道路本来就比较窄,乱停乱放,一旦发生火情,大型的消防车辆、救援车辆非常难以进入。想了很多办法,如果要是施划正式停车位,需要在保证慢行系统的基础上。而我们现在这个道路最多只能满足一上一下两条车道,而且还是机非混行,不符合施划停车位的条件,不能停车收费管理。”
永泰东里路违规车位和违法停车导致通行困难/记者拍摄
街道对违停车辆张贴宣传告知单/西三旗街道提供
背街小巷一直都是交通治理的难点,居民各方诉求难以平衡。事实上,在启动施工的前一天,街道联合交通大队再一次召开居民代表会,了解实际需求,对即将采取的措施进行宣传告知、共同商议。
韩飞:“这个措施实施之后,早高峰来临之前,这条路就干净了。”
充分了解即将采取的限时停车措施后,不论居民,还是社区、学校,都普遍表示认可。
居民:“肯定是很拥护的,这办法挺好。”
居民:“晚上学生放学以后,居民六七点钟到家。早上在上学之前把车开走,就不影响、不堵车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居民:“现在终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想着应该后期效果非常好的。”
西三旗街道联合清河交通大队召开居民代表会/记者拍摄
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平安办副主任秦勇表示,“限时停车区”措施还有望成为路侧停车位管理的有效补充。限时停车虽然免费,但严格限制了只能在夜间停车,而路侧车位对五证齐全备案的居民提供优惠价格,不限时停放。
秦勇:“开发商代征代建、没有移交给市政部门来管理的道路,没有交通执法,老百姓觉得停车是免费的,造成有停车区域的位置,反而停车空位比较多。这样的话,这个限时停车大概能够提供70余辆车的停车位置,再把永泰庄东路和永泰中路的停车位利用上,是满足周边居民需要的。”
街道和交通大队在永泰东里路现场调研/记者拍摄
试点初见效
今年以来,这样的限时停车区交通治理措施已经在清河地区对两条道路进行了先期试点,包括北京上地医院门前的树村西路,和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东门外的社区自治道路——东升路。措施启动1个多月以来,对解决居民夜间停车需求、清理路侧停车乱象,效果都很显著。
如今的树村西路,绿树成荫,干净通透。两辆在禁停时段违法停在路侧的车辆,被贴条处罚。
树村西路禁停时段违停车辆被贴条处罚/记者拍摄
作为清河地区的首条限时停车试点道路,树村西路北口集中了上地医院和居民区,路中段是消防救援站。农大南路社区居委会书记刘佳佳说,治理前,路两侧都停满了车,居民出行苦不堪言。
刘佳佳:“小区共有210户居民,档案车位只有42个,因为这条路没有规划,好多人都把车停在路上了,路里面还有一个停车场,都是大车班车,出车时间基本上就是咱们上下班时间,这个路口经常堵得连电动自行车都骑不过来。”
树村西路北口居民区停车位不足/记者拍摄
乱停车导致拥堵、车辆难以通行,海淀消防救援支队圆明园消防救援站副站长王国帅说,甚至险些延误了消防救援。
王国帅:“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出警的时候被堵到路上,然后我们下车逐个进行疏导。本来10多秒就能通过的路程,结果硬是堵了四五分钟也过不去,导致出警很慢,幸好现场没什么事。但是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所以我们也给街道、交通队进行反映。”
姜冬走访消防救援站了解交通需求/记者拍摄
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副科长乔俊龙说,经过多次走访,街道、社区和清河交通大队反复商议,最终确定了“限时停车区”的措施。
乔俊龙;“这个路确实比较窄,两边一堵死,半天都疏导不开。道路的运行跟停车的这个矛盾怎么来化解?后来跟清河大队一块儿,按照老旧小区改造的规定,夜间错时停车,启动以后效果很明显,投诉量基本上降到零。”
树村西路的“限时停车区”路段/记者拍摄
从4月20日交管部门启动对树村西路白天禁停时段违法停车的执法以来,拥堵几乎再没有发生。北京市公安交管局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副大队长姜冬说,交通事故也大幅减少。
姜冬:“结合这个道路的实际情况,机非混行还要保证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包括停车刚需,最终达成推行限时停车区域。晚间19点到早7点期间,居民可以将车在路东侧有序停放,解决夜间居民停车的刚需,白天对违法停车严格执法,确保道路安全有序畅通。违法停车是越来越少,然后目前在树村西路的事故报警几乎没有,12345派单近期也没有接到过。”
居民们感叹,现在的出行环境改善非常大。
居民:“变化最大的就是挺顺畅就出去了。以前堵的时候喇叭按得特别响,怎么着也有10多分钟20多分钟才能出去,现在解决挺好的。”
居民:“环境有很大的改变,好空旷啊,都规规整整的,没有拥堵,错车,挤的那种。”
树村西路解决停车乱象/记者拍摄
树村西路解决停车乱象,大巴车通行顺畅/记者拍摄
另一条新施划了“限时停车区”的道路——东升路,只有300多米长,却串起9个出入口,有居民区和学校。如今,没有了路侧乱停放的车辆,也没有了废品回收车。
早上7点,路东侧几十辆车“瞬间”消失不见,通行环境清爽怡人,学生上学也更加安全有序。华清园社区党委书记王利丽说,在此之前,东升路也是受困于道路没有交付市政,交通乱象持续长达近20年。
王利丽:“没有划归为市政,执法部门依法行政没有依据的话,就没有办法过来进行管理。从今年2月份开始,这条路中关村街道综治办划线归为清河大队来有效管辖,进行了现在这么一个限时限停。立竿见影,关键是执法的力度特别有效,凡是被贴过条处罚的,就不会在这停了。所以现在这条路看得特别爽,大家都是一致地拍手称快,确实是特别有效。”
东升路“限时停车区”解决停车乱象/记者拍摄
老居民们对此深有感触:
居民:“这路重新铺了,划了标志线,做了路牌,加强了执法。你看这个路现在宽了,基本上也没有乱停乱放的,为周围的老百姓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居民:“以前这条路是‘三无’道路,停车要罚款,凭什么?现在建章立制,有了规章制度再来执法,有法可依,有很大的改观。”
东升路完善交通设施/记者拍摄
对学校而言,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后勤主任李建刚说,校门前因停车乱带来的各类隐患终于解决了。
李建刚:“没有整治之前,上学的时候非常拥堵,人车混行,包括电动车、自行车等,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现在门口非常干净利索,特别感谢街道和交通大队的配合。”
中关村二小(华清校区)东门外禁停,机非混行安全有序/记者拍摄
从接到群众诉求,到反复调研走访、征求多方意见、形成治理方案,再到联合清理违法停车、施工改造道路、完善交通设施,直到启动执法管理。清河交通大队副大队长姜冬表示,治理并没有画上句号,还需要定期回访、动态调整,确保治理效果。
姜冬:“充分利用道路有限的条件和资源,每天进行违法停车的严管,夜间允许居民按照限时停车政策,包括周末及法定节假日,解决居民停车的问题,找一个平衡点,还是保障道路的安全有序和畅通。”
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平安办副科长付晓煊表示,治理改善通行环境的同时,还在持续解决居民的停车需求。
付晓煊:“东升园小区还有华清家园小区(停车位)缺口差不多得1000多个。这条路晚上能解决40~50辆,能缓解一部分就缓解一部分。然后周边大厦的地下停车场,还有往前那条东西向的路侧,尽量去帮助居民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东升路周边小路同步完善交通设施/记者拍摄
随着试点道路的效果显现,海淀交通支队清河大队大队长韩飞表示,将持续推进“一地一策”交通治理措施,解决清河地区更多学校、医院、老旧小区周边背街小巷的停车难、停车乱。
韩飞:“我们下一步准备再拿出两条路,一条是志新西路北段,一条是竹园中街,已经跟街道达成了初步的意向。本着“一地一策”,和街道共同配合,共商、共治、共建个性化的交通管理停车措施,考虑学校、老旧小区,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停车需求,达到道路资源、社会资源的平衡。”
多方合力解决停车难
2022年5月,《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发布。其中,在“构建合理静态交通体系”一节中明确提出,在城市不同圈层范围采取不同的供给和管理策略,缓解居住停车压力。试点开展限时长道路停车位管理,鼓励短时停车。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指出,对夜间限时停车的管理措施,正是属地街乡发挥主动性,各主管部门能够主动“向前一步”,在法律框架内寻找合适的解决之道。
陈艳艳:“解决停车资源的问题,不同的手段,不同政策可以适度地灵活,大的原则就是静态的停车不应该以牺牲动态停车的资源作为代价。大的目标、方向不错,其实就是挖潜和扩充,特别是一些道路的空间,在不影响动态交通情况下,可以适当挖潜。”
这其中,需要着重两个方面的考量,不影响社会交通流,同时禁停时段配套严格执法。
陈艳艳:“其实国内外都有一些类似的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需矛盾的问题,但是也需要对管理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要对停车区域进行科学测算,在什么时间段可以错时利用道路空间的动静态交通协同应用。另一方面对于违规占用道路资源的需要配套严格的执法,特别是通过一些自动化的手段,做到无死角地监测,保证对道路空间资源合理高效的使用。”
治理后的牛街四条/记者拍摄
据了解,北京交管部门正在积极参与推动背街小巷停车难、停车乱的治理。北京市公安交管局秩序处优化科科长李磊表示,截至目前,已配合属地政府“因地制宜”治理背街小巷停车乱象20处。
李磊:“一地一策、一区一策,结合背街小巷道路改造更新等工程,同步优化道路交通组织,完善交通设施,开辟停车资源,不断提升居民区周边道路出行的便利性、宜居性和安全性。先后开展了西城牛街四条、朝阳关庄西路、海淀二十中周边等20余处区域优化提升改造工作,背街小巷区域交通环境得到改善。”
牛街四条治理后解决停车乱象/北京交管提供
牛街四条治理停车乱象,向违停车辆发放告知单/北京交管提供
在李磊看来,只有居民认可的措施,才是最合理、最符合实际的措施。背街小巷的治理,需要属地政府牵动,各部门参与,从保障群众出行的角度去共同研究综合措施,根据周边的道路情况,因地制宜,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
李磊:“下一步还是加强与属地政府对接,根据小区周边道路实际情况和通行需求,合理优化道路交通组织,调整交通流线,特别是针对道路停车,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停车区域。在保障道路通行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停车需求,提升背街小巷的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安全性。”
记 者 | 任雪娇
编 辑 | 王琛琛
主 编 | 程 艳